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工作 平台建设 开放交流 人才培养 规章制度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历史沿革
研究方向
第六届学术委员会
现任领导
 
 
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在世界银行贷款资助下始建,199510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向国内外开放,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成立之初,只有5个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小麦细胞与染色体工程方面研究,成果斐然。1971 年获得了世界首例小麦花粉单倍体再生植株,深入研究了花粉配子基因型在再生植株中的表达规律、单倍体植株中染色体重组与变异机制等理论问题。建立了快速转移外源染色体的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选育出第一个源于花粉单倍体植株的小麦新品种花培1及国审小麦新品种豫麦66”,开创了小麦花培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先例。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7)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3)。胡含研究员由于植物体细胞遗传学和花粉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经过20 多年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由细胞与染色体工程扩展到分子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设计育种,并在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回顾过去,我们应秉承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和优良传统,保持实验室的特色和研究优势,潜心科学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世界科学发展和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胡含研究员进行花粉苗细胞学鉴定

 庄家俊和欧阳俊闻观察小麦花药培养幼苗生长情况

   

 
 
Copyright ©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 邮编:100101 电话: 010-64806537 传真: 010-64806537